單元 6 物質的粒子觀

課題

神奇可樂

課程連結

5.3 水的循環 : 蒸發
6.2 支持粒子理論主張的例證
6.5 密度

預計課堂時間

80 分鐘

引言

在本活動中,學生需要根據他們對溶液密度及蒸發的知識,解說浮沉的現象。本活動可作為鞏固練習,讓學生在新處境中應用科學知識。

不同學校就初中科學課程可能採用不同的教學次序。若學校先教單元五再教單元六,老師可在教授密度概念時採用工作紙1;若學校先教單元六再教單元五,老師可在教授沸騰和蒸發概念時採用工作紙2。

核心問題

為甚麼不同的可樂有不同的浮沉現象?

學習目標

在本活動中,學生應能

  1. 應用密度概念解說可樂的浮沉現象(SP1)
  2. 根據糖的含量,解說可樂的密度;
  3. 設計另一方法以比較兩種可樂的糖含量(SP3SP4)
  4. 顯示在一個含有固體、液體和氣體的複雜系統中的粒子排列。

工作紙1的教案

任務 (時間) 簡短描述 物資 目標

導入及解說
(20 分鐘)

  • 老師預備兩瓶相同體積(500 ml)的可樂 (A:健怡可樂;B:普通可樂),但不要讓學生知道當中的分別。然後,老師把兩瓶可樂放於一缸水中,以引入課題,讓學生說明可樂的浮沉現象(參照題1和2)。
  • 然後,將兩瓶可樂抹乾,並以電子磅量度其質量(題3)。老師引導學生:
    • 比較它們的質量
    • 描述體積和質量的意思
    • 根據體積和質量解說可樂的浮沉現象
(1) & (2)

探索
(20 分鐘)

  • 學生探索糖的含量會如何影響可樂的浮沉。
  • 老師在班上量度特定分量的糖(糖的分量視乎可樂的體積和品牌,所加入的分量必須令可樂下沉。) (題4)
    • 請學生預測在加入糖之後,瓶的新質量。
    • 把大量糖加入可樂中。
    • 請學生觀察瓶A的位置,然後修正於2(c)的解說。
    • 請學生解說可樂的體積有沒有變化,以提醒學生質量的守恆。
  • 老師總結可樂的浮和沉是跟影響密度的糖份量有關。
(1) & (2)

探索及評估
(20 分鐘)

  • 除以上方法,學生探索另一方法以比較兩瓶可樂的糖含量(透過蒸發)(題5)。
  • 學生設計和進行實驗(題6-8)。
  • 學生嘗試繪畫一幅圖,以顯示含有固體、液體和氣體的複雜系統中的粒子排列(題10)。
  • 老師評估學生在比較糖含量中如何應用蒸發的概念。
(3) & (4)

* 儀器及物資:

工作紙2的教案

任務 (時間) 簡短描述 物資 目標

探索及評估
(20 分鐘)

  • 學生探索蒸發如何能比較兩種可樂的糖含量。他們設計和進行實驗(題1-5)。老師評估學生能否應用蒸發的概念。
  • 學生嘗試繪畫一幅圖,以顯示含有固體、液體和氣體的複雜系統中的粒子排列(題6)。老師評估學生能否分辨不同的物態。
(3) & (4)

評估及解說
(20 分鐘)

  • 老師評估學生能否應用密度概念以比較糖含量(題7)。
  • 老師預備兩瓶相同體積(500 ml)的可樂 (A:健怡可樂;B:普通可樂),但不要讓學生知道當中的分別。然後,老師把兩瓶可樂放於一缸水中,以引入課題,讓學生說明可樂的浮沉現象(題8)。
  • 然後,將兩瓶可樂抹乾,並以電子磅量度其質量(題9)。老師引導學生:
    • 比較它們的質量
    • 描述體積和質量的意思
    • 根據體積和質量解說可樂的浮沉現象
(1) & (2)

探索及解說
(20 分鐘)

  • 學生探索糖的含量會如何影響可樂的浮沉。
  • 老師在班上量度特定分量的糖(糖的分量視乎可樂的體積和品牌,所加入的分量必須令可樂下沉。) (題10)
    • 請學生預測在加入糖之後,瓶的新質量。
    • 把大量糖加入可樂中。
    • 請學生觀察瓶A的位置,然後修正於9(c)的解說。
    • 請學生解說可樂的體積有沒有變化,以提醒學生質量的守恆。
  • 老師總結可樂的浮和沉是跟影響密度的糖份量有關。
(1) & (2)

* 儀器及物資: